發布時間:2020-11-20 15:56:37來源:轉載
隨著交通工程的社會關注度提高,而建設及運營方也擔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與使命,因此也更加注重建設與運營水平的提升,BIM技術的出現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撐。
交通系統是什么概念
交通系統指交通運輸系統,在社會生產中分為生產過程的運輸和流通過程的運輸。交通系統包括人和物的運輸、信息傳輸、交通的設施設備等。 交通設施有固定設施和流動設施之分。固定設施有線路、港、站、場、臺等,流動設施指車、船、飛機等 。目前世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線路總長 3000 多萬公里,其中鐵路130多萬公里,公路2000多萬公里,內河航道50多萬公里 ,管道150多萬公里,航空線路530多萬公里。隨著現代技術與經濟發展,鐵路行車時速可達300~400公里,高速公路的汽車時速可達200公里,船舶出現 50 萬噸以上的巨型油船。運輸工具向高速、大型化方向發展,運輸線路逐步構成合理化的運輸網、發展聯運;郵電則向快速與綜合業務數字化方向發展。
BIM在交通系統的可研究性應用
(1)數字化選線——利用BIM可視化的特點,結合 GIS 信息,建立周邊的建筑物、周邊環境、地下空間的模型,并將不同方案的設計模型導入,進行方案比對,通過可視化的場景,能夠更好地輔助線路的選擇, 輔助整體線路規劃。找出不同選址的問題點,提高選址決策的準確性。
(2)客流預測、分析人流量是商業繁榮的根本,傳統的軌道交通客流預測量,是根據已經考察和統計到的數據,并在交通規劃預測理論的基礎上,建立模型后,再進行分析和預測的,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誤差;而利用BIM技術對地鐵車站客流進行三維動態仿真模擬,可以較真實的反映地鐵客流和與之相關的商業客流之間的交互關系。通過不斷地調整初始客流,獲取最優的客流分布,為確定車站出入口的布置和地下空間開發規模提供富有價值的參考信息。這樣既可以避免高峰時段客流的擁堵,也可以防止因客流不足而造成的地下空間資源浪費。這種基于BIM 的客流模擬是對傳統客流預測的良好補充。
(3)輔助場地分析——將BIM與GIS 相結合,建立地下軌道交通模型,將線路模型導入,并借助周邊場景的模擬,尋找最佳走向,對周邊場景進行分析,提高線路整體規劃的合理性。
(4)交通綜合分析——利用BIM對軌道交通項目線路周邊的交通情況進行模擬,通過對交通綜合分析模擬,直觀的分析建設項目對周邊交通的影響、對比不同的方案、在建設期內可能造成的影響、材料、物料供應、可行性等問題,選擇最優方案,避免供給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5)輔助投資估算——利用BIM快速計算工程量的特點,能夠盡最大可能提供準確的工程量數據,并且能夠對不同的方案的工程量進行快速計算,產生精確的工程量,從而得到相對準確的投資估算,為可行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降低項目風險。
(6)傳統的管理方式,目前只能通過文字描述來展示項目;而通過BIM技術可以直觀真實的展示項目效果,為正確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避免了因為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
(7)風險預測——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經過密集人群和市區,或者特殊建筑構筑物等情況時,通過BIM技術的模擬,可以迅速直觀發現問題,并且在項目實施前進行論證,從而實現前段控制;快速發現風險,提前采取有效手段,進行有效的風險管控,關鍵問題難點提前預測,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更多培訓課程: 宜賓BIM 更多學校信息: 四川宜賓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